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双金属⁃氮掺杂炭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催化CO 2性能
武玉泰, 王佳琦, 李丹, 胡旭, 王永胜, 郝广平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3): 1-10.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3.001
摘要247)   HTML40)    PDF (4760KB)(224)    收藏

金属?氮掺杂炭是一类新兴的应用于CO2还原反应(CO2RR)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目前的制备方法主要采用浸渍法为主的后处理方式,通常涉及较多的步骤,且金属种类单一。以4,4′?联吡啶为配体、硝酸铁和氯化铜为金属节点,通过配位竞争的策略合成FeCu配位聚合物,后经原位热处理得到FeCu?N?C系列催化剂。分别采用SEM、TEM、XRD、N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催化剂形貌结构、金属物种状态、孔隙结构等进行了表征。采用三电极体系评价了FeCu?N?C系列催化剂在电催化CO2RR产合成气(CO/H2)中的性能。结果表明,通过调控Fe、Cu的物质的量比、炭化温度、金属组合等条件可调控合成气中n(CO)/n(H2)的比例。在较宽电位范围内(-0.7~-1.3 V)生成的合成气中n(CO)/n(H2)可在0.15~3.33调控,可满足甲醇合成、费托反应及合成气发酵等重要反应的供给气配比。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页岩储层可压性评价关键指标体系
侯 冰, 陈 勉, 王 凯, 李丹丹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6): 42-4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6.010
摘要519)      PDF (4519KB)(1535)    收藏
从美国的页岩压裂作业经验看, 压裂后产能高的气井并非压裂过程复杂、 破裂压力高的地层, 而是可 压裂性好的地层。借鉴美国典型页岩气田的成功压裂经验, 从地质评价指标、 页岩体积压裂评价指标和工程技术评 价指标三方面探索国内页岩可压性评价体系, 对页岩气储层的地质特点进行评价, 确定总地质储量、 地质“ 甜点” 区、 成熟度等; 获得储层岩石的脆性参数、 天然裂缝、 地层倾角、 地应力等数据, 对储层形成体积裂缝的可行性进行评价; 探讨压裂增产的方式、 射孔方式、 压裂液性能等工程技术指标。从中优选影响储层可压性的主导因素, 挑选出最能 直接反应页岩地质力学可压性的指标, 建立一套适合国内复杂地质和工程条件下的页岩气储层可压裂性评价指标 体系, 为构建页岩可压性评价模型与风险控制方法提供参考指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内蒙古油砂油脱泥、脱砂工艺研究
赵蕊,曹祖宾,韩冬云,李丹东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3, 26 (3): 40-43.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3.03.010
摘要420)      PDF (1662KB)(290)    收藏
以内蒙古扎赉特旗油砂水洗分离生成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和水洗后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对油砂油进行脱泥、脱砂工艺研究。考察了有机溶剂种类、剂油质量比、温度、时间、水洗试剂质量分数等条件对油砂油脱泥、脱砂工艺研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剂油质量比为1:1,水洗温度90 ℃,水洗试剂质量分数8%,分离时间为25min的条件下,采用1号溶剂油处理后的油砂油萃取率可达到94%以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龙口页岩油的综合评价
侯丹丹,李丹东,石薇薇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1, 24 (2): 43-46.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2.011
摘要721)      PDF (155KB)(441)    收藏
为了合理利用龙口页岩油, 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按照天然石油分类, 龙口页岩油属于中质、低硫、高氮的中间基原油。实沸点蒸馏结果表明, 龙口岩油汽油馏分(小于200 ℃)的质量收率为1 .71%, 柴油馏分(200~ 350 ℃)的质量收率为44 .16 %, 蜡油馏分(350~ 425 ℃)的质量收率为20 .32%, 渣油馏分(大于425 ℃)的质量收率为33 .8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